第11章

三月初八清晨,汴京常安巷苏家。

两个穿着朴素的妇人轻轻敲门,眼里带了些忐忑,其中一个捏了捏自己的荷包,门从里面打开,大眼睛肉乎乎的小姑娘热情喊人:“李婶娘,王婶娘,早呀,吃饭了吗。”

说着,小姑娘迎她们进门,让两人心安了些。

“吃过了,都吃过了。”

实际上不好说。

她们都住在乡下,这么早过来,只怕昨晚就到了,不好意思在他家借宿,随便找个便宜地方躺了会,早饭定然没用。

苏娘子正好端着早饭出来,笑着道:“再一起吃些吧,今日有大事要忙呢,少不得劳累。”

苏副使从里屋出来,客气打招呼,又道:“李大哥王大哥他们可还好,最近也不过来走动。”

“这不是着急抢耕,家里的活有点多。”李婶娘忙答,“他也想你们呢,还酿了些新酒,让我拿过来。”

李婶娘把背来的行李打开,那边王婶娘也要掏荷包。

苏家夫妇连忙制止:“先吃饭,吃着饭讲。”

这里妇人多,苏副使不好多待,拿了烙饼直接去当值。

兄妹俩则默默吃饭。

留下的苏娘子颇为紧张。

如果说头一次卖点心很紧张,那头一次开店也紧张。

这会甚至要雇工,更紧张了啊。

好在都是自己人,闺女还偷偷握紧拳头给她鼓励,苏娘子认真说明请两位婶子的原因。

慧女点心铺的生意不错,也未到要雇长工的地步,这次请两人过来,跟程张两家的婚事有关。

三月初十要一百八十八对喜饼,也就是三百七十六张饼,明日要送过去。

如今天气渐热,为了喜饼的口感,既然不能提前太早做,也不能匆匆忙忙完成。

雇人成了最好的方法。

再说了,就算小定的喜饼可以应付过去。

八月大定,十二月婚宴,那数量可更多了。

不如提前找人适应适应,到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。

苏娘子考虑的周到,但在找人方面,还是有些为难。

好在女儿提了个建议:“可以找婶娘他们啊。”

苏茵茵口中的婶娘,自然不是真正的亲戚,而是苏副使军中的同僚家眷,苏家兄妹一律喊婶娘。

说起来,她们其实不算太熟悉,毕竟每次过来,婶娘们都是借粮借米,脸上难免带了羞愧。

苏茵茵知道,这种事多说多错,无论是装作不在意,还是多做一个表情,都会让她们难受。

接受别人的帮助,同样需要很大的勇气。

但这次不同。

这次是互帮互助。

苏娘子解释前因后果,又道:“明天上午之前,要把喜饼送到客人家中,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,所以想请你们来做两日短工。”

“工钱就按汴京的短工价,每日五十文。”

原本怯生的两个妇人眼神忽然放光,神色也有了片刻放松。

请她们过来,不是让她们还账的?

她们,她们还以为苏家开店艰难,想收回些旧账。

故而一人带了做的新酒,想求求情,宽限一段时日。

另一个卖了家里的衣裳,凑了银钱。

苏茵茵擦擦嘴,跟哥哥一起去洗碗。

苏显自然不可能让妹妹干活,只是带着妹妹,让婶娘们自在些。

这些都是老兵的家眷,要么是家中老人多,都在吃药,要么打仗留了旧伤,或者家中孩子众多。

贫苦之家就像荷叶上的露珠,风稍微一吹,露珠就会松散滑落,最后消失。

苏家夫妇心善,只要是家中真正有事找过来的,能帮则帮。

苏茵茵说请婶娘们的时候,苏副使最是心动,都是当年一起打仗的,他因为幸运没落下终身残疾,这才有机会做兵马司的兵卒。

当年出生入死的兄弟,能拉一把肯定要拉一把。

苏娘子本性良善,也被这个主意打动:“好啊,请她们最合适不过,她们应该愿意来的。”

“愿意的,我们肯定愿意。”

“一天五十文是不是太多了,要不然别给了,就当我们欠钱的利息。”

“少一些也可以的。”

李婶子王婶子不仅松口气,脸上甚至带笑。

苏家夫妇帮他们太多,别说给钱,就算打白工,那也是可以的。

家中生计艰难,若不是苏家夫妇借给他们钱,只怕早就撑不下去。

李婶子又道:“借的钱我们肯定还,等今年秋收,约莫能剩下些,到时候送过来。”

王婶子也点头,他们家也是打算。

“慢慢来吧,日子都是越过越好的,只要平平安安的,没有过不去的坎。”苏娘子劝慰,又劝道,“快吃饭吧,一会咱们就开始准备。”

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”哥哥默默背诵最近学习的内容。

苏茵茵歪头看哥哥。

她也觉得对。

爹爹娘亲就是这样的人。

苏显误以为她没听懂,小声道:“妹妹就是这样的。”

啊?

她?

苏茵茵震惊。

苏显摸摸妹妹的头,忽然想到一件事:“妹妹要不要读书,哥哥教你。”

妹妹算数天分那样高,读书也一定很厉害。

寻常人家都是五岁七岁启蒙,他妹妹聪明,可以早一点!

这让苏茵茵不在意方才的话了,一个劲点头。

好啊好啊,她想学!

本以为要等自己再长大一点才能读呢,没想到哥哥现在就提了。

她想读书!

苏显还要去上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……】
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……】

【jjshu.cc】

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