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道他王八,不知道他真搞王八啊!

赵惟明无语了。

这题出自《中庸》第二十六章。原句是:“今夫水,一勺之多,及其不测,鼋鼍、蛟龙、鱼鳖生焉,货财殖焉。”

理解起来也不难,就是说水虽然现在只有一勺,但若累积到无法测量时,鼋鼍、蛟龙、鱼鳖便会在其中生长,财富也会在其中滋生。

如此显而易见的大道理,但凡好好把题目写成“一勺水及其不测”,也就是个稀松平常的题目。

赵惟明无语的是这位学政为了博眼球就单单放了个“鳖”上去。而且放在第一场第一题,很难不让人觉得他对考生带有满满恶意。

对学政的吐槽也不耽搁他一心二用提笔思考。在选题比较常见的情况下,难的便是如何脱颖而出。好歹读了些书谁不会写那些个套话?惟有立意高远,再追求一些学政喜欢的优美流畅,才能搏一搏让人眼前一亮的机会。

赵惟明思考片刻,决定从水之厚德切入,以君子应当效仿水做到持之以恒、厚德载物、正道守心作为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,最后回到君子德行这一个核心思想上总结升华。

以理解原句开篇,引出主题:“一勺之水,初无殊于凡物。及其汇聚成流,至于深不可测之境,则鼋鼍跃于其中,蛟龙舞于其下,鱼鳖群生,货财繁殖,此乃天地之奇功,亦水德之深厚所致乎?”

第二段开始论证如何效仿水积学累功:“一曰,水之初形,虽仅一勺,然积微成著,汇少成多,此其所以能成其大也。夫人之初也,犹取水一勺,才智或有限,然能持之以恒,积学累功,方能展鸿业远图。”

承接君子以厚德载物:“二曰,水至深则生物众,货财殖。此乃水德之厚,能滋养万物生生不息。人以厚德载人,以广才济世……”

随后写:“水为物,清则明,浊则暗。人亦应清心寡欲,以明理义……”

整篇写完后,赵惟明脑子里再过了一遍这题的原文,回过味儿来觉得“正道守心”这个点不太行——“正道守心”倒是紧扣水了,没能紧扣勺水及不测之时。

并且这样写实在过于平常,他敢打赌十个考生里六个写差不离的内容。毕竟关于“君子正道”,四书里多的是。

他想了想,决定把这个改成“以顺应变”:“勺水成渊,生其众,殖其财,皆因其顺应自然,随方就圆,无所不至。人亦应效水之德,以柔克刚,以顺应变……”这样写起来似乎新颖一些。1

再次完成后赵惟明还是想改,总觉着哪哪儿都差点意思。可左思右想下,确实也没有更好的点子了。眼见时间不等人,他只好开始看下一题:

“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”

这题目正常得都不像是一个人出的。

哪怕是还没穿越考科举,身在现代的赵惟明也是对《论语子路》这一段耳熟能详: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;事不成,则礼乐不兴;礼乐不兴,则刑罚不中;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

将这一段的“礼乐不兴,则刑罚不中”单独拆出来,就是说礼乐教化不能兴盛,则刑罚的执行便不能得当。

苦学十几年的赵惟明又怎么会不准备这一经典议题呢,他提笔开篇:“即刑罚所以失中,知礼乐不可废也。盖刑法系民甚重也,以礼乐废而不中,君子能不求其端哉。”

将原句倒过来阐述,不就是气势十足的破题吗?

后面对圣人言也是信手拈来:“夫子意曰:政有相因,敝有必至……”

赵惟明越写越流畅,笔触犀利,灵动自如:

“夫礼,序也。序之反为紊,即无所不紊,而刑罚之用,亦颠倒而失其平。

乐,和也。和之反为乖,即无所不乖,而刑罚之施,亦暴戾而失其理……”

写到最后整个人已经满脸通红,笔走龙蛇:“吁!由此而正名之宜先,岂不深切著明哉!”2

好一个慷慨陈词!

一笔落下,赵惟明歪下来靠着墙。酣畅淋漓后,随之而来的就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……】
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……】

【jjshu.cc】

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