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云:“公主已经决定要进京了吧,那我是一定要跟着的。清明扫墓之事,就托给妹妹,妹妹到时帮我告个错。”

黛玉摇头:“哪有姐姐进京,我独自留下的道理。之前我几年都在京里,没给母亲扫墓,母亲也没怪我,正月初三才回去上了新年坟,事出有因,这次清明不能前去扫墓,母亲必定不会怪我们的。”

她并不想独自留下,一个人在荣国府住的几年,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姐姐,如今倒要撇下姐姐,自己在姑苏享福,她是无论如何不能同意的。

长公主:“玉儿,你留下,以前在京里,是没有法子,千里迢迢的路程。如今就在金陵,等到二月底,到时让程管事陪你回姑苏去扫墓,然后你们再进京。”

黛玉不同意:“公主是嫌玉儿不会武,到时只会碍事?”

长公主哭笑不得:“哪里就到那一步了。”

黛玉:“那我就要跟着一起进京。不然就是公主嫌弃,不愿意带着我罢了。”

长公主气笑了:“呵呵,你还不讲道理了。”

“讲道理无用,自然不用讲。可惜玉儿不会武,姐姐说的,有些道理,讲是没有用的。”

“要打服才有用,是吧?”长公主斜了林云一眼,“你好好一个知书达理的姑娘,怎么被她带偏成这样了。”

黛玉红着眼眶,望着长公主,也不说话。

长公主自己就屈服了:“行了,行了,你要愿意,那就一起回去收拾东西,后天出发。”

黛玉破泣为笑,林云冲她竖大拇指。

既带上了林云和黛玉,长公主便命令船先去姑苏,虽然离清明还有一段时间,但要再赶回来扫墓是不太可能赶得上,便让二人先去坟茔看一看,至少应该跟贾敏打了招呼,然后再动身进京。

在长公主的安排下,一行人在姑苏乡下的庄子上住了一晚,第二天用过早膳,才启程。

南方的天气已经回暖,运河两边的乡村田地里绿意畅然,岸边的柳树垂下碧绿的丝绦,李花怒放一树白,前头几天,还觉得风光正好。待过了东昌,再往北,不仅看不到花开,连绿树都看不见,田地里都是灰扑扑的一片,虽然没有积雪,但气温还没有回升多少,令人分明感觉到万物尚未复舒。

不过运河上的码头,十分繁忙。

等船到了天津卫,更是看到万船齐发的壮观场面。

码头上干活的人,这些忙着进出码头的船,虽然各有各的难处,可天下太平,老百姓的日子总是好过一些的。要是当真起了战火,天下乱起来,平民百姓,只怕连苟全性命都难。

姐妹二人站在船头,林云怕黛玉站不稳,伸手拉住她。

黛玉看到码头上忙碌的搬货工人,叹道:“难怪长公主身体这样,也要撑着进京。”

林云:“是啊。朝局稳定,天下太平,对老百姓来说,便是最大的好事。否则,一旦生乱,饱受苦楚的,始终是老百姓。”

船舱中,黎大夫为长公主扎完针,脉象终于平稳下来,白姑姑端来温水,让长公主服药。

船却一刻未停,一路进发。

晌午,终于抵达通州。

码头上王旗迎风招展,明黄色的大旗,每一面上都是颜体黑色写的护国二字。正是当年长公主仪驾的标配。

礼部侍郎田大人与宗人府的宗正洵王爷各领一队人马,恭迎长主公登岸。

洵王爷的年纪比长公主轻十岁,辈位却比长公主还高一辈,这时上前来,笑着说:“侄女儿,这一路行船辛苦了。”

十分托大,白姑姑听了,皱起眉头。

长公主轻笑:“还好,劳王叔惦记。”

洵王爷这才介绍礼部侍郎田大人,彼此见过后,洵王爷道:“知道侄女儿你爱骑马,这匹汗血宝马,可是我特意去御马房挑的。你看看,是不是很漂亮。”

长公主看了一眼:“的确是一匹漂亮的大马。”

白姑姑说:“在河上漂了十来天,身子骨都散了,公主自是不怕,奴婢却是没那样的本事,还是饶了奴婢,坐马车进城吧。”

林云笑着说:“白姑姑,你求公主,还不如跟我说。”

洵王爷和田大人都很惊异,虽然他们也打听到一点风声,说已故巡盐御史、兰台寺大夫林大人的两个女儿被长公主接去养着,可一个晚辈,居然敢这样说话,着实不太敢信。

长公主却说:“锦书,你还打趣白姑姑了,可见平时白姑姑白疼你了。”

林云呵呵一笑:“公主,我看白姑姑说的很是,你就疼一疼白姑姑,也可怜可怜我妹子吧,就算白姑姑骑得了马,我妹妹也受不住。还请您带着我妹妹和白姑姑坐车,我还没骑过汗血宝马,心痒了好几年,您最疼我了,就让我过一回瘾嘛。”

洵王爷不相信地上下打量了林云一眼:“小姑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……】
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……】

【jjshu.cc】

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