蝗虫过境,寸草不生。

众所周知,蝗虫具有非常强大的啃食能力以及繁殖能力,它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繁殖并扩散,所以,蝗灾一旦发生,便很难以控制,且往往会多年连续发生。

可想而知,若是连续多年颗粒无收,对寻常百姓而言,那则是灭顶之灾。

而自古以来,蝗灾与水灾、旱灾并称为三大天灾,其危害甚至比水旱灾还要严重,细数过往多少朝代的灭亡,都与蝗灾息息相关。

远的先暂且不提,明朝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例子,像崇祯年间,便暴发了两次连续五年以上的特大型的蝗灾,也正是这种连年频发的蝗灾,使得民不聊生,这也成为了摧毁大明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在古代,人们则普遍认为蝗灾是由上天降下的惩罚,是因为人类的行为触怒了神明,所以,每当有大型蝗灾发生时,在任的皇帝都会主动下“罪己诏”,承认施政上的错误,以此来请求蝗神原谅。

而在民间,百姓们则会架起祭坛,进行焚香祷告等一系列事宜,希望‘蝗神’保佑人民,也祈求蝗虫远离庄稼。

养心殿内。

雍正看着手中递来的一封又一封的江南各地加急送来的奏折,整个人周身的寒意越来冷冽了起来。

吓得旁边伺候的人大气都不喊喘一声。

“这群混账东西,蝗灾这种大事竟也敢隐瞒,他们是怎么敢的!”

雍正气到直接把手里的奏折重重丢在了地上,似是仍觉不够,抬手把那一沓奏折全扫到了地上。

可见他也是真的气急了。

下首的十三阿哥显然也是一脸愁容,这次蝗灾来的气势汹汹,如今已经波及到苏浙皖不少地区,情况已然十分紧急。

但造成如今局面的罪魁祸首,自是那些欺上瞒下的地方官员。

苏浙皖本就是蝗灾多发区,淮河流域蝗灾集中发生在春夏之季,再加上那边本就刚经历了大旱,每逢大旱便多生蝗灾,所以,数月前胤祺便已经上了折子,便着重提醒了要注意这些地区的重点防蝗。

这自打大清入关以来,蝗灾频发,朝廷便严令下了旨意,各地要重点注意治蝗之事,康熙更是明旨规定,直接问责到人,一旦出现蝗灾,便各个都要革职拿问,这么严抓地方,就是

为了造成大范围的蝗灾。

不过,这招效果也显著,各地官员异常重视,往往将蝗灾扼杀在最好控制的虫卵期,也因此已经好多年没有爆发大型蝗灾了。

雍正自是也知道蝗灾的严重性,所以,在胤祺上了折子后,便立马下旨交代了各地方,如今他登基不久,自是承受不起这般大的灾难。

谁知那些地方官员竟敢懈怠,防蝗治蝗不力就先不说了,竟还敢企图隐瞒,简直愚蠢至极,使得如今已然错过了蝗灾最好控制的时期了。

要知道长了翅膀的蝗虫,那可是能跨过长江黄河迁飞到旁的地方去祸害庄稼,那届时祸害的就不是一地两地,可见影响之广。

要不是雍正听到了些风声,立马派人过去严查,这事还不知道要耽搁多久呢,也怪不得他会如此生气。

别说是雍正了,就十三阿哥此时而言,想砍了那些官员的心都有了。

但事已至此,也不是生气能解决的,那些官员稍后腾出手再处理了,他们总归跑不了就是。

“皇上,如今之计还是要快些想法子才成。“十三阿哥道。

蝗灾可等不了人,早一些控制住便能尽力少一些损失。

雍正自是知道这个道理的,但自古以来,治蝗就是个大难题,特别是如今显然已经让它们成了气候,如何控制的确很是棘手。

十三阿哥想了想,说道:“要不叫五哥来一起想想法子,他如今管着农政司,这事也理应让他知晓。”

其实,他想说的是找他五嫂问问,但女子不可干涉朝政,他也怕给他五嫂招惹不必要的麻烦。

雍正轻点了点头,“来人,去传恒亲王。”

说罢,他迟疑了一下,又补充了一句,“还有恒亲王福晋。”

宫里来人传她入宫时,安清正在陪宜妃喝茶聊天。

自打宜妃搬到恒亲王府后,日子过的那叫一个自在,安清三天两头就陪她出府溜达一圈,这被困在皇宫那方寸之地这么多年,如今出来了,才知道外面是何等的自由。

“皇上要见我?”

安清听到小太监的话,不禁有些诧异,她一开始还以为是皇后派来的人呢,谁知一问竟是养心殿。

雍正这会召见她要做什么啊。

“公公可知,皇上召

见我所谓何事?”安清问。

传旨的小太监忙回道:“回福晋,奴才不知,只知道皇上也召见了恒亲王。”

还召见了胤祺,安清下意识点了点头,虽不知发生了何事,但多半是和农事有关,否则她也是实在想不出雍正召见她能做什么。

她也没敢耽搁,直接跟着传旨的小太监进了宫,而在养心殿门口,恰好碰上了同样匆匆赶来的胤祺。

安清和胤祺对视了一眼,夫妻两人也没敢耽搁,径直进了养心殿。

此时,养心殿内,雍正和十三阿哥明显已经等的有些着急了,待两人一走进来,还没来的及行礼,雍正便直接抬手示意免礼。

然后,十三阿哥也一点废话没有,将此次苏浙皖地区遭遇蝗灾的情况说了一遍。

安清听到蝗灾,心下不由一顿。

蝗灾可不是小事,即便是在后世,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更别说是这会了。

古代农业不发达,老百姓们基本都是靠天吃饭,而蝗灾过境,片草不留,一旦来袭,往往比旱涝更可怕。

“五弟妹,你可有法子?”雍正声音不由有些急切。

安清怔了下,但随即也明白了雍正的难处。

他刚登基,康熙给他留下了个烂摊子,朝堂之上的那些事本就焦头烂额了,如今又便遇到这种事,可想而知是有多麻烦。

“回皇上,前些日子妾身教导弘昂时,恰好给他布置了一功课,就是要如何治蝗的,他翻阅农书,总结了不少治蝗的法子,妾室也帮他补充了些,如今那册子就在府上,可派人取来给皇上瞧瞧。”安清道。

前些日子,听说了苏浙皖大旱,她便提醒了胤祺,苏浙皖等地自古便是蝗灾多发区,此次大旱之后怕是会生蝗灾,事后她便以此为题考了考弘昂。

没想到这会倒是派上了用场。

雍正听到这话,眼睛瞬间就亮了,“不用,朕信五弟妹,你既然看过了,那直接让人送去灾区实施即是,灾情不等人。”

安清怔了下,没想到雍正对她竟这般信任。

只是,该说的话她还是得说清楚,“皇上,治蝗最好的时机就是在蝗虫还在土壤中,尚未长成气候之时,但方才听十三弟所说,如今蝗灾情况已经很是严重了,治蝗的侧重点只能事控制

为主。”

蝗灾自古便是大灾,甚至藏着不少帝国的兴衰之道,历代帝王虽都对其避之若鹜,但同时他们对此也很是了解。

“五弟妹放心,朕知晓,如今也没有旁的好法子了,各地官衙也用了不少治蝗的法子,但目前来看效果甚微。”雍正说罢,不由叹了口气。

安清沉思了片刻,治蝗可不是小事,那边情况复杂,若只是靠弘昂那个治蝗的册子,怕是不行的,就像雍正说的,灾情不等人。

百姓们也耽误不起。

她转头看向了胤祺,试图征求一下他的意见。

两人对视一眼,胤祺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,遂对她轻点了点头。

“皇上,臣弟和安清愿请命去灾区协助治蝗。”

雍正先是一愣,但随即也意识到这是最好的法子,自是没有不许的道理。

有安清过去亲自坐阵,那自是他求之不得。

去江南治蝗之事定下来后,安清和胤祺也没耽搁,当晚收拾了一些东西后,第二日一早便准备南下。

胤祺是领了治蝗救灾的差事,一路自是有侍卫护送。

安清把弘昂也带上了,也趁此机会带着他实地操作一番,理论和实践要结合。

这次过去是救灾的,事出紧急,他们也尽量轻车简行。

第二日,天刚蒙蒙亮,安清等人便准备妥当,准备出发了。

谁知,刚走到王府门口,便看到门口有两人已早早等在了那里,弘晊和弘晖。

安清以为他们是来送行的,也没太在意,但当他们都出了城,两人依然骑马跟着,她不由纳闷了起来。

“他们俩这是要送我们到哪里?”安清低声问胤祺。

胤祺愣了下,这才想起来昨个忙忘了,竟没把这是告诉她,“他们昨个同皇上请了旨,也在这次的随行名单中。”

安清不由‘啊’了一声,他们竟也要去?

弘晊倒也罢了,但弘晖跟过去真的好吗,毕竟,江南离京城这么远,弘晖如今好歹是皇子啊,还是极有可能被议储的皇子。

雍正登基后,为了避免九龙夺嫡的事情再次上演,已经决定实行秘密立储制度,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弘晖很得雍正重视,又占着嫡长的身份,被议储的机会很大。

“你怎么也不劝劝?”安清不赞同地看了胤祺一眼。

胤祺有些无奈地回道:“你怎知我没劝啊。”

但弘晖坚持要去,皇上也允了,还私下里同我说,是想让他过去了解下民生疾苦,那他还能有什么话可说。

“无事,你别担心,皇兄又加派了不少侍卫,安全应该没问题。”胤祺道。

恰好弘晊和弘晖两人也骑马走了过来,弘晖笑着说道:“五婶,您就放心吧,我自小习武,定不会给您拖后腿。”

安清心想这是拖不拖后腿的事嘛,“你皇额娘能同意?”

皇后就弘晖这么一个儿子,能放心他这般离京,这小子不会偷偷跑出来的吧。

弘晖大呼冤枉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……】
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……】

【jjshu.cc】

小说推荐